跳到主要內容
行政總監網誌《摯誠.志成》

市建局建構「3B」新體系 彰顯「龍城」地區特色 提振經濟

市建局早前在中上環推出「城蹤遊」活動,透過串連在中上環的市區更新項目,以及區內特色建築、街道和商店,再結合不同持分者和團體的力量,為市民提供免費導賞服務,推廣地區獨特個性之外,亦達到連結社區的效果。「城蹤遊」的導賞服務更創造有利的營商環境,吸引商界和中西區商戶推出消費優惠計劃。

這利用已改善的建設環境(Built environment)、地區經濟(Business environment)及社區連結(local Bonding)三方相互協同而構成的「3B」體系,不但加強地區特色,促進城市新貌、帶動人流和提振經濟;更是啟動地區持續發展、構建「有溫度」市區更新的重要一步。因應九龍城「龍城」區蘊藏豐富潮州、泰國文化,以及商舖林立的地區特色,市建局團隊借鑒中上環「城蹤遊」的成功經驗,計劃將「3B」這體系,帶進「龍城」區。

在加強已改善建設環境的地區特色方面(Built environment),團隊將透過美化街道及地區營造手法,把舊啟德機場、泰國和潮州這三個「龍城」區獨有的元素,進一步以不同形式呈現,提升地區的多元活力和吸引力。在帶動人流和活力後,接著便要推動地區經濟(Business environment),為商戶創造商機。為此,市建局團隊亦與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商討,將早前在中上環「城蹤遊」活動的「小街道大聯盟」計劃,拓展至「龍城」區,與區內商戶合作提供消費獎賞計劃,提升市民和遊客的旅遊體驗和消費意欲,提振地區經濟。

至於促進社區連結(local Bonding)、以連繫地區情誼且為當區市民帶來「溫度」的工作,市建局因應居港泰人每年在「龍城」區舉行潑水節慶祝泰國新年的傳統,早前夥拍地區組織舉辦一連兩日的藝術創作工作坊,邀請區內的泰人家庭、學生和長者,以潑水節為主題,共同創作約90米長的大型掛畫,並懸掛在潑水節巡遊起點的打鼓嶺道休憩花園,加強泰人社區的凝聚力,亦讓參與潑水節的市民和旅客能透過畫作一同慶祝泰國新年,了解其歷史和背後的意義。

我曾在網誌提到,希望透過不同的市區更新手法,更鮮明及立體地展現九龍城「龍城」區的「型格」形象,並逐步將它提升為「型格社區」。因此,在未來的一年,市建局在推展「龍城」區的地區更新項目之餘,更會投放資源,以上述「3B」體系為基礎並發揮相互裨益,彰顯「龍城」區的獨特個性之餘,更為在地的商戶創造更多機遇,加強地區的活力和持續發展。

大廈外牆創作具潮泰特色壁畫   

市建局以「融合策略」的市區更新模式,配合地方營造,推動「龍城」區的更新工作,促進新舊交融。當中,藉著試行「小區復修」先導計劃,除了鼓勵業主做好樓宇的維修保養,更向參與先導計劃的7幢大廈提出建議,在修繕大廈外牆之上加添美化工程,由藝術家為大廈外牆設計具潮泰特色的大型壁畫,將富有特色的藝術融入舊區,注入色彩和生命力。

團隊早前公開招標,邀請本地及海外藝術家參與競投外牆壁畫設計的服務合約。招標工作在剛過去的星期三截止,團隊接獲超過30份、來自本地、內地、泰國、日本和法國等地40多名藝術家的標書;而海外藝術家更超過半數,招標反應相當令人鼓舞。

市建局團隊正審視每份標書,將根據藝術家的畫作風格,以及其建議書內提議的壁畫設計與地區特色的關聯性,作為批出服務合約的考量。而首幅外牆壁畫將設置於城南道增褔樓,團隊與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商議後,決定以泰國作為壁畫主題,預計最快於今年年底完成,屆時,市民行經城南道或乘車經過太子道西天橋對開位置時,便可欣賞到這幅外牆壁畫藝術創作。

為商舖度身訂造店面和招牌     

「龍城」區匯聚了不少具潮泰特色的食肆和商舖,其「成行成市」的獨特氛圍已成為地區的特色,多年來吸引不少市民跨區前往「行街買餸」,或是品嘗潮泰特色美食。然而,隨著街道和環境老化,難免會令這獨特氛圍逐漸褪色。

為了促進舊區新貌並加強地區特色(Built environment),市建局團隊根據早前落區舉辦工作坊和社區參與活動所收集到的意見,將以潮州、泰國和舊啟德機場為主題,為龍崗道兩旁的商舖度身訂造具特色的店面設計,例如制作特色貼紙和掛飾等,希望能透過美化這街道兩旁的店面,加強「成行成市」的氛圍和提升街區的活力。

團隊最近委聘了一家熱衷於本地社區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團隊,負責商舖店面的設計工作,他們除了具備豐富的社區創作經驗,作品類型亦多樣化,例如3D牆身畫、擴增實境(AR)壁畫、樓梯畫和藝術裝置等。在未來數個月,藝術家會落區與商舖營運者訪談,了解他們對設計的想法和意願,制定和落實設計方案,預計最快今年下半年在獲得商舖的同意後,便可完成店面設計和安裝的工作。

此外,適逢今年是舊啟德機場成立一百周年,團隊正構思以舊啟德機場或飛機為主題,在「龍城」區的大廈外牆或街道利用擴增實境(AR)技術,重現昔日飛機在「龍城」區低飛的獨特景象,讓舊街坊尋回這段上一代的集體回憶,亦讓市民及一眾旅客,可以透過科技認識舊啟德機場,彷如親歷其境。

web photo市建局計劃利用AR技術,重現飛機在九龍城一帶低飛的歷史場景。 (設計構想圖/詳細設計階段將有所改變)

「小街道大聯盟」計劃擬拓展至「龍城」區  

除了透過美化街道和地區營造的手法加強地區特色之外,推動地區經濟(Business environment),為在地的商戶提供更佳營商環境、增加已建設環境的價值及地區經營自我維護的動力,亦是舊區更新後能長遠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

市建局早前在中上環推出「城蹤遊」活動,反應熱烈,除了吸引市民參加「地膽遊中」導賞團之外,亦有不少內地旅客於訪港期間,專程到「城蹤遊」多個景點「打卡」,帶動中西區的人流。而香港中小企業聯合會亦把握這個契機,在中上環推出「小街道大聯盟」計劃,吸引超過30多間中西區的商戶參與,部分涵蓋「城蹤遊」導賞路線範圍,向消費者提供折扣,或消費滿指定金額可享現金回贈,或免費獲贈飲品和禮物等不同優惠,刺激市民和遊客的消費意欲,提振地區經濟。

據我所知,「小街道大聯盟」計劃獲得商戶和消費者正面的回響,部分商戶更指計劃令生意額增加兩至三成。有見及此,市建局團隊將借鑒此成功經驗,與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商討,研究將「小街道大聯盟」計劃拓展至「龍城」區,範圍涵蓋龍崗道至城南道一帶的商戶,吸引旅客及市民探索社區外,亦透過消費帶旺地區經濟。

泰人合力創作大型掛畫   為潑水節增添色彩

在保存地區特色、促進商戶持續營商的同時,協助街坊、少數族裔和地區組織維繫社區連結(local Bonding),加強對社區的歸屬感和凝聚力,亦是營造社區、構築具溫度且有人情味的環境的重要一環。

每年4月是泰國新年,居港泰人會在「龍城」區舉辦潑水節慶新年,讓區內、外的泰人相聚一起、穿上泰國傳統服飾載歌載舞及巡遊,並在區內街道和商店外設置小佛壇,讓遊人向佛像供奉及進行浴佛儀式,更會在打鼓嶺道、城南道和龍崗道互相潑水祝福,寓意洗走身上的穢氣與邪惡,迎接新一年的來臨。根據傳統,泰人組織會在潑水節當日,先在打鼓嶺道休憩花園旁的街道設置佛壇,向佛像供奉及進行浴佛儀式,祈求新一年平安順利,而打鼓嶺道更是潑水節巡遊的起點。

因應市建局去年關閉打鼓嶺道休憩花園,以進行活化工程,為了在工程期間維持潑水節的熱鬧氣氛,以及加強泰人社區的凝聚力,市建局團隊夥拍在「龍城」區服務泰裔人士多年的樂善堂李賢義少數族裔支援中心(樂善堂),在上月舉辦藝術創作工作坊,邀請區內50多個泰人家庭、學生和長者等,以潑水節和泰國特色為主題,創作獨一無二的畫作,並透過活動加強泰人之間和社區的凝聚力。

這些畫作色彩繽紛、栩栩如生,當中不乏在泰國代表吉祥的大象、泰國美食的象徵芒果糯米飯和椰汁糕,還有潑水節泰人在街頭上演水戰的景象。而泰人完成畫作後,樂善堂將作品交予設計師整理和數碼化,並拼貼成三幅合共90米長的大型掛畫,懸掛在打鼓嶺道休憩花園的工程圍板上(下圖),為潑水節的活動增添色彩、加強地區的獨有個性。

web photo
web photo泰國工會組織Thai Regional Alliance in Hong Kong主席Bungon Tamasorn日前在大型掛畫前「打卡」,她大讚畫作充滿泰國特色。

市建局團隊除了協助泰人籌辦潑水節活動外,更身體力行支持文化的傳承。由九龍城民政事務處、九龍城區議會和九龍城區居民聯會合辦的「龍城美食潑水泰繽紛2025」。活動在上周五起,一連三日在九龍城賈炳達道公園足球場舉行,我昨日亦有參與,並與「龍城」區的泰裔人士一起歡度泰國新年,感受泰國新年的熱鬧氣氛;而今年就連天公也來湊熱鬧,為參加潑水節的一眾街坊和市民加強「濕身」體驗,灑下滂沱大雨。

web photo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左六)昨日與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左五)、泰國駐港總領事Chaturont Chaiyakam(左四)、民政事務總署署長杜潔麗(左二)、九龍城民政事務專員蔣志豪(左一)、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左七),以及其他主禮嘉賓一同出席「龍城美食潑水泰繽紛2025」活動,感受泰國新年的熱鬧氣氛,更「打卡」留念。

web photo韋志成昨與居港泰人一同慶祝泰國新年,支持泰國文化在九龍城承傳。

畫作加入遊戲元素   讓市民認識潮泰文化

除透過活動維繫社區網絡(local Bonding),市建局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將分階段展開賈炳達道公園活化工程,當中,將興建有蓋多用途廣場,讓這個空間成為社區的聚腳點,便利團體舉辦小型文娛活動,加強公園的功用和社區凝聚力。

而在進行活化工程期間,團隊為貫徹項目保存「龍城」區特色的目標,將公園活化工程的圍板轉化為戶外藝術長廊,並以「穿越九龍城」為主題,邀請本地插畫師,在圍板創作一系列包括舊啟德機場搬遷前飛機劃過龍城上空、小孩在舊樓天台玩「跳飛機」、70年代寨城居民生活景象等具「龍城」特色的畫作。

而另一段長約40米的圍板,團隊亦與插畫師合作,除畫作創作外,更加入遊戲元素,讓途徑圍板的市民「邊行邊玩」,在畫作中尋找例如紅桃粿、潮州月餅和淋糖等特色潮州點心(下圖),加深對潮州美食和文化的認識。

web photo
市建局在推展「龍城」區市區更新工作,不僅限於改善市民的住屋水平及已建設環境;亦著重保存並加強地區的特色,讓社區內的每一個持分者,在城市硬件的更新後,都能感受新舊融合後充滿活力的地區面貌。而市建局在「龍城」區應用「3B」這體系,促進建築物和環境、地區特色、居民和商戶之間的互動和連結,期望能共同締造一個宜居、活力和特色兼具的「龍城」區。